联系方式:400-990-3999 / 邮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亚试剂 —— 品质可靠,值得信赖
| 订货编号 | 产品名称 | 规格 | 包装 | 价格 | 操作 |
|---|---|---|---|---|---|
| X323719-x | 石油 | 咨询规格 | 咨询包装 | 咨询价格 |
化学性质
危险属性
质量标准
采购询价
1. 烃类化合物
- 烷烃:烷烃是饱和烃,其通式为CnH2n+2。它们在常温下,甲烷至丁烷呈气态,戊烷至十五烷呈液态,十六烷以上则为固态。
- 环烷烃:环烷烃主要是五元和六元环的衍生物。低沸点馏分中以单环为主,而高沸点馏分中含有多环的环烷烃。
- 芳香烃:芳香烃具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结构,如苯、萘等。它们在高沸点馏分中含量较多,且随馏分沸点升高而增多。
2. 非烃类化合物
- 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包括元素硫、硫醚、硫醇和噻吩及其同系物等。它们的含量因原油种类不同而异。
- 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喹啉、吡咯、吲哚和咔唑类的同系物,主要集中在高沸点馏分及渣油中。
- 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主要以环烷酸、脂肪酸和酚的形式存在,其中环烷酸在低分子量时能腐蚀金属设备。
- 胶状沥青状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高沸点馏分和渣油中,是以稠合芳环为核心,连有环烷环和烷基侧链,并带有各种杂原子基团的复杂大分子化合物。
3. 物理性质
- 密度:石油的密度一般在0.8到1.0g/cm³之间,具体值取决于石油的来源和组成。轻质原油的相对密度小于0.9,重质原油的相对密度大于0.9。
- 黏度:石油的黏度范围较宽,从1mPa·s到100mPa·s不等,受温度、压力和溶解气量的影响较大。
- 凝固点:石油的凝固点范围很广,从-50℃到24℃不等,这主要取决于石油中的烃类组成。
- 溶解性:石油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4. 热反应
- 裂解和缩合:在约450℃时,烃类开始有明显的热反应,包括裂解(生成较小分子)和缩合(生成较大分子)。
- 侧链断裂和环烷环开裂:烷烃主要发生碳链断裂,生成碳数较少的烷烃和烯烃;环烷烃主要发生侧链断裂和环烷环开裂反应。
- 稠环芳烃生成:芳烃除侧链断裂外,还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稠环芳烃直至焦炭。
5. 催化反应
- 催化裂化:在催化剂如硅酸铝的作用下,主要发生裂化反应。
- 加氢反应:在铂、镍等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使芳烃和烯烃加氢成为相应的饱和烃。
- 异构化反应:在三氯化铝等催化剂作用下,正构烷烃可转化为异构烷烃。
- 加成反应:使用硫酸、氢氟酸等催化剂,可使异构烷烃与烯烃或芳烃与烯烃进行加成反应。
6. 氧化反应
- 烷烃氧化:在催化剂作用下,烷烃可被氧化为醇类、醛类、酮类或羧酸类等化
1. GHS分类:石油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易燃性、腐蚀性等类别。例如,石油可能被归类为易燃液体,因为其闪点较低,易挥发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 安全术语:在处理石油时,常用的安全术语包括“易燃”、“有毒”、“有害”等,这些术语用于警示石油的潜在危险。例如,石油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吸入高浓度石油蒸气可能导致麻醉症状甚至死亡。
3. 风险术语:石油的风险术语主要描述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例如,长期接触石油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皲裂,甚至引起皮炎;石油泄漏还可能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4. 急救措施:若不慎吸入石油蒸气或皮肤接触石油,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皮肤接触者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5. 消防措施:石油起火时,应使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灭火剂进行扑救。同时,应注意切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
6. 泄漏应急处理:石油泄漏时,应迅速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排水沟、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同时,应使用砂土、惰性吸附材料等吸收泄漏物,并将其收集、转移至安全处理场所。
7. 废弃处置:废弃的石油及其容器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进行处置。一般建议尽量回收利用或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
8. 安全数据表(SDS):安全数据表是一份详细的技术文件,提供了关于石油的理化特性、危险性、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等信息。它是确保用户安全使用石油的重要参考依据。
1. 密度:原油的密度即单位体积原油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密度低的原油轻油收率较高。因油品的体积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密度则随之变小,所以油品密度应标明温度。我国国家标准规定20℃时的密度为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标准密度,以ρ20表示。油品的相对密度是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
2. 粘度:粘度是衡量原油流动性能的指标,原油粘度的表示和测定方法很多,各国有所不同。我国主要采用运动粘度和恩氏粘度,英美等国大多采用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德国和西欧各国多用恩氏粘度和运动粘度。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统一采用运动粘度。
3. 低温性能:油品的低温性能是重要的质量标准之一,它直接影响油品的输送、储存和使用条件。油品低温性能有多种评定指标,如浊点、结晶点、冰点、凝点、倾点、冷滤点等。其中凝点和倾点是原油的重要低温指标。
4. 燃烧性能:油品绝大多数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质,其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等指标越低,越容易燃烧,这些指标是表征油品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对于确保原油及其产品在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 硫含量:原油及其产品几乎都含有不同浓度水平的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对原油加工及其产品应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腐蚀金属设备及管道、造成催化剂中毒、影响产品质量等。因此,限制油品中的硫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原油进行深加工前通常对其进行脱硫处理,从而降低各种产品中的硫含量。
6. 馏程:馏程是评定油品蒸馏特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以蒸馏温度与馏出量的数字关系来表示。通过测量油品的馏程范围,可大致了解油品的轻重组分组成、挥发性等。
7. 蒸气压:蒸气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油品中轻质组分的多少。蒸气压高表示油品中轻质组分含量高,利于低温启动,但在储存运输过程中蒸发损耗大,着火危险系数大,还会在供油系统中产生气阻,甚至会导致油气堵塞油路而停车;而蒸气压太低的话,会使蒸发量不够,在冬天打不着火。
8. 辛烷值:辛烷值是代表汽油的燃烧性能和汽油燃料抗暴震性能的指标。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就越好,发动机就可以用更高的压缩比。也就是说,如果炼油厂生产的汽油的辛烷值不断提高,则汽车制造厂可随之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这样既可提高发动机功率,增加行车里程数,又可节约燃料,对提高汽油的动力经济性能是有重要意义的。
9. 芳烃:芳烃是辛烷值的重要贡献者。试验表明,随着汽油芳烃含量的增高,发动机沉积物增多,尾气排放量增加。
10. 烯烃:烯烃也是辛烷值的重要贡献者,但是,容易使发动机及其进气系统形成胶质和积炭,并与空气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加速臭氧的形成。降低汽油中的烯烃有利于保护环境。
11. 胶质:胶质含量是反映燃料在发动机中使用时生成胶质倾向的一个指标。国家标准规定,每100毫升汽油实际胶质不大于5毫克。
12. 诱导期:汽油的氧化安定性通常用诱导期来表示:在规定的加速氧化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态所经历的时间周期,以分钟表示。诱导期越长表明汽油的氧化安定性越好,形成胶质的倾向小,可以放置储存的时间也越长。
*产品名称
CAS号
*规格
*单位名称
*姓名
*联系电话
货号
*包装/需求量
预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