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400-990-3999 / 邮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亚试剂 —— 品质可靠,值得信赖
| 订货编号 | 产品名称 | 规格 | 包装 | 原价 | 现价 | 数量 | 操作 |
|---|---|---|---|---|---|---|---|
| A22513-25G | 脲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 ≥97.0% | 25G | 153.00 | 153.00 |
|
|
| A22513-100g | 脲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 ≥97.0% | 100g | 443.00 | 443.00 |
|
|
| A22513-500g | 脲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 ≥97.0% | 500g | 1659.00 | 1659.00 |
|
质量标准
化学性质
危险属性
采购询价
问答
1. 外观(Appearance)
- 颜色: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
- 状态:均匀一致,无悬浮物或沉淀。
2. 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 密度(Density): 约0.98 g/cm³(25°C)。
- 沸点(Boiling Point): 约140°C(0.1 mmHg)。
- 折光指数(Refractive Index): 约1.425 (25°C)。
- 闪点(Flash Point): 大于110°C(闭杯法)。
3. 化学性质(Chemical Properties)
-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约189.27 g/mol。
- 纯度(Purity): 通常在97%以上。
- 水解稳定性(Hydrolytic Stability): 在适当的储存条件下稳定,但会逐渐水解生成甲醇。
4. 应用性能(Performance Properties)
- 反应性(Reactivity): 与羟基、羧基等反应,交联固化形成网状结构。
- 溶解性(Solubility): 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甲苯、二甲苯等。
5. 安全性与环境影响(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 毒性(Toxicity): 低毒性,但应避免长时间接触皮肤和吸入蒸气。
- 贮存条件(Storage Conditions): 密封保存,避免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6. 其他指标(Other Indicators)
- pH值: 通常为中性至微酸性。
- 酸值(Acid Number): 一般低于0.5 mg KOH/g。
- 碱值(Base Number): 一般低于0.1 mg KOH/g。
一、基本信息
- 分子式:C7H18N2O4Si
- 分子量:222.31
- CAS号:23843-64-3
- EINECS号:245-904-8
二、物理性质
1. 外观: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2. 密度:1.15 g/mL(25°C)。
3. 沸点:217-250°C(不同资料略有差异)。
4. 闪点:210°F(约99°C)。
5. 折射率:1.46(20°C)。
6.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如醇、醚和芳香烃。
三、化学性质
1. 水解反应:脲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含有三个甲氧基(-OCH3),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硅醇(Si-OH),进而可能引发缩合反应形成硅氧烷(Si-O-Si)交联结构。
2. 与金属表面的反应:作为金属表面防锈剂,脲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能够改善金、银、铜等金属表面的耐腐性和抗氧化性,并提高其与高分子材料的粘接性能。
3. 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适用于热固性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如环氧树脂、聚酰胺、酚醛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能显著提高填充效果和材料性能。
4. 与无机填充料的兼容性:适用于多种无机填充料,如玻璃纤维、白炭黑、石英粉、滑石、云母、粉煤灰粘土、陶土等含硅物质,有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性能。
四、应用
1. 金属表面处理剂:用于金属表面防锈、提高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2. 高分子材料助剂: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润湿性和耐候性。
3. 油田助剂:作为增强剂、防蜡剂和改良剂应用于石油开采工艺中。
4. 橡胶工业:提高橡胶的力学性能、耐磨性,降低永久变形。
五、安全信息
1. 刺激性: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2. 防护措施:操作时需佩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蒸气。
1. GHS分类: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HS),脲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可能被归类为刺激性物质(类别2)。
2. 安全术语
-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 S36/37/39: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并使用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 S39:戴护目镜或面具。
3. 风险术语
- R41:有严重损伤眼睛的危险。
- R37:刺激呼吸系统。
- R38:长期或重复暴露可能对呼吸道有损害。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咨询医生意见。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并咨询医生意见。
-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并咨询医生意见。
5. 消防措施
-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但周围环境着火时,可用任何灭火方法。
-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全身防护服和自给式呼吸器,避免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避免吸入蒸气和接触皮肤,穿适当的防护服和防护用具。
- 环境保护: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或地下室,以免污染环境。
- 清洁方法: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 废弃处置:建议在符合当地法规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将废弃物交由专业机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产品名称
CAS号
*规格
*单位名称
*姓名
*联系电话
货号
*包装/需求量
预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