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

中文名糖精钠
外文名Saccharin Sodium
别名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钠
化学式C7H4NO3SNa
分子量205.166

19.gif


CAS登录号128-44-9
EINECS登录号204-886-1
沸点438.9 ℃水溶性可溶
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
闪点219.3 ℃

理化性质

糖精钠,学名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钠,化学式为C7H4NO3SNa,呈白色结晶性粉末。甜度为蔗糖的200~500倍,一般为300倍,甜味阈值约为0.00048%。易溶于水,略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微碱性。其在水溶液中的热稳定性优于糖精,于100℃加热2h无变化。水溶液长时间放置,甜味慢慢降低。

安全信息

毒害作用
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液中排出而不损伤肾功能,不改变体内酶系统的而活性,全世界曾广泛使用糖精钠数十年,尚未发现对人体的毒害表现。如果人体摄入的糖精钠浓度比较高,这时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在人体内糖精钠不被利用,会影响并制约胃肠吸收营养物质,同时产生酸性有机化合物,这些变化将会减轻人体重量。
糖精钠的优势是所有甜味剂中价格最低的一种,虽然安全性基本得到肯定,但考虑到其苦味以及消费者对其毒性忧虑的心理因素等。加上它不是食品中天然的成分,从长远来看,它将可能被其他安全性较高的甜味剂所逐步代替  。
致癌性
研究人员曾对它做过一些动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物质具有致癌作用(主要引发膀胱癌,还可能引发子宫癌、卵巢癌和皮肤癌等),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1977年明令禁用该物质。但因餐饮行业(以及节食者)的坚持,糖精钠至今仍在市场上出售。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包含糖精钠的产品包装上均贴有警告标签,指出糖精钠对实验室动物具有致癌作用。而美国热量控制委员会指出,人们不会像老鼠一样患上膀胱癌,因此,应该除去这个警告标签。在2000年,美国国会废除了相关法规,糖精钠产品不必进行健康警告标签。

合成方法

通常情况下,糖精钠主要是通过甲苯法和苯酐法进行生产。其中,在利用甲苯法生产糖精钠的过程中,一般会生成邻甲苯磺酰胺这种中间品,并且邻甲苯磺酰胺经氧化、酸析后往往会生成不溶性糖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氧化不彻底,未反应的邻甲苯磺酰胺也不能完全分离,而邻甲苯磺酰胺又属于致癌物,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限制了糖精钠行业的发展。为此,国家对糖精钠产品进行定点生产、限产限销式管控,对于年度生产计划,企业都需要进行审批,在使用糖精钠产品方面同样有着严格的管理。 糖精钠依然属于高污染行业,糖精钠生产消耗强酸、强碱等14种化学原辅材料,每生产1t糖精钠需要消耗13.2t原料、24t水,其废弃物总排放量高达26.2t,这些废弃物通常会污染环境。但是,在生产工艺方面,经过长期的改进和不断完善,糖精钠的生产工艺已经趋于成熟。国内利用苯酐生产糖精钠,无论是收率,还是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用途

食品使用糖精钠超标和擅自扩大使用范围的现象比较严重。根据资料显示,在食品中应用糖精钠存在明显的超范围、超量现象。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谋取暴利,一些厂商在饮料、果脯,甚至在专供儿童消费的果冻等食品中,普遍利用糖精钠取代蔗糖,但是,却没有在食品标签上做任何的标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糖精钠在我国广大城镇、农村市场上,其使用范围很广。中国消费者协会通过对国内近百种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饮料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含有各类甜味剂的饮料约有61.2%,其中,约有55.1%的饮料含有糖精钠;约有23.5%的饮料虽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程度的糖精钠,但是,没有在标签中进行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