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酰肼

    • CAS号:

      1596-84-5

    • 名称:

      丁酰肼

    • 英文名称:

    • 别名:

      N-二甲氨基琥珀酸;N-二甲氨基琥珀酰胺酸;N-二甲基琥珀酰肼;单(2,2-二甲基酰肼)丁二酸酰肼

    • 分子量:

      160.17

    • 分子式:

      C6H12N2O3

化学性质

属琥珀酸类化合物。纯品为白色结晶,有微臭。商品为95%~98%的浅灰色粉剂,或85%可湿性粉剂。溶解度10克/100克水(25℃),熔点为157℃~164℃。稳定性较强,粉剂在室温下可贮存4年以上,配成液体以后需当日使用。丁酰肼遇碱会影响药效,不宜与其他药剂(铜制剂、油剂)或农药混合使用。

毒性

施喂兔、犬与猫试验中,尚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8400毫克/千克体重,家兔急性皮试LD50>5000毫克/千克体重。

作用机制

丁酰肼为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杀菌作用,应用效果广泛,可用作矮化剂、坐果剂、生根剂与保鲜剂等。处理植物后,能被吸收、运输与分配到植物各个部位。丁酰肼的最初效应是抑制生长素的合成,抑制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和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主要表现在:

①延缓植物营养生长,使叶片浓绿,且小而厚,植株紧凑粗壮,根系发达,增加根系干重缩小冠根比例,有利于控制徒长或花芽分化。

②增加作物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绿体衰老,使生长速度减慢,光合净同化率高,有利于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果实品质、硬度与坐果率,促使果实成熟期集中。

③使植物细胞内糖含量增加,能量消耗降低,减少蒸腾等,这可能与丁酰肼提高植物对不良环境抗性有关,有利于减少生理病害。

④促进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有利于改善果实的色泽,防治果实在贮存期脱色。丁酰肼在土壤中能很快被微生物分解。 [1] 

潜在风险

1985年,被怀疑具有致癌作用,这种怀疑于1989年被证实。近期收获的作物勿使用,也不要食用刚用药处理不久的果品等农产品。所以“水果采摘后用丁酰肼(比久)浸果”是有害的,从食品安全角度,不应推荐这种做法。

没有证据表明丁酰肼是安全的,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接触会引起高致癌风险。1989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布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禁止丁酰肼的决定,理由是“长期暴露”对公众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华盛顿的苹果种植者就此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提起诽谤罪诉讼,1994年被驳回。

无论就丁酰肼的讨论有多少,它仍然被环保局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和已知的致癌物质。

遗憾的是中国的消费者还不能鉴定哪种水果在保鲜的时候使用了丁酰肼。

农业应用

(1)果树 苹果在盛花后20天,用85%可溶性粉剂425~850倍液喷全株,可抑制新梢旺长,有益于坐果,促进果实着色。采摘前45~60天喷213~425倍液,可防止采摘前落果,延长贮存期。

梨树在盛花后15天和采摘前20天,各喷一次85%可溶性粉剂425~850倍液,可防止幼果脱落和采前落果。

桃树成熟前,喷85%可溶性粉剂425~850倍液,可促进果实着色、早熟、果实均匀。

葡萄在新梢6~7片叶时喷85%可溶性粉剂425~850倍液,可抑制新梢旺长,促进坐果。葡萄插条基部在85~170倍液中浸泡15~20秒钟,可促进扦插生根,提高成活率。

(2)甘薯 用85%可溶性粉剂340倍液浸秧基部数分钟后移栽,可促进生根,提高成活率。

(3)花卉 主要用于促进插条生根、化学整形、调节花期、切花保鲜等。香石竹、菊花、大丽花、一品红、茶花等等均可处理,用于促进插条生根、或矮化栽培。



安全信息

注意事项

(1)不能与酸性、碱性及含铜药剂混用,也不能用铜容器配制药液。药液应随配随用,若药液已变成红褐色,则不能用。

(2)喷药后12小时内遇降雨,会影响药效。在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上使用,效果明显;反之,则会减产。注意安全防护。

(3)近期收获的作物勿使用,也不要食用刚用药处理不久的果品等农产品。


合成方法

以丁二酸为原料,先脱水制得丁二酸酐,再与偏二甲肼在乙腈中缩合而得。操作步骤是:将丁二酸一次投入反应釜,升温至215℃左右,开始脱水,直至釜温升至260℃左右,出水量达到理论量。在缩合釜中投入乙腈,再中入丁二酸酐,当料温控制在18℃时,慢慢滴加偏二甲肼,反应结束后,离心过滤、干燥得比久。

用途

植物生长抑制剂。促进矮化,并能调整树干高度和观赏植物外形,而不影响开花影响。对作物有增加耐寒、耐旱能力,促进结实增产等效果。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内源生长素的合成。可用于果树、马铃薯、甘薯、番茄、草莓、菊花、人参等。国家农业部已撤销在花生上的登记。丁酰肼能抑制植物生长,促进矮壮,而不影响开花结果。对作物有增加耐寒、耐旱能力、防止落花落果及促进结实增产等效果。用作干果树生长的抑制剂,能抑制植物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