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酸

    • CAS号:

      530-57-4

    • 名称:

      丁香酸

    • 英文名称:

    • 别名:

      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

    • 分子量:

      198.18

    • 分子式:

      C9H10O5;HOC6H2(OCH3)

化学性质

CAS号:530-57-4

MDL号:MFCD00002552

EINECS号:208-486-8

RTECS号:DH2090000

BRN号:2115262

PubChem号:暂无

物性数据

1.       性状:白色针状结晶。

2.       密度(g/ cm3,25/4℃):1.335

3.       相对蒸汽密度(g/cm3,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204-207

5.       沸点(ºC,常压):351

6.       沸点(ºC,8kPa):192~193(1866pa)

7.       折射率:未确定

8.       闪点(ºF):155

9.       比旋光度(º):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55.1º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    溶解性:易溶于丙酮、乙醚和氯仿,溶于乙醇,为溶于水。

毒理学数据

致突变数据:细胞遗传学analysisTEST系统:啮齿动物-仓鼠卵巢:3gm/L。

有刺激性

生态学数据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48.42

2、   摩尔体积(cm3/mol):148.3

3、   等张比容(90.2K):397.7

4、   表面张力(dyne/cm):51.6

5、   极化率(10-24cm3):19.19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2

3.氢键受体数量:5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互变异构体数量:4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76

7.重原子数量:14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91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1. 按规格使用和贮存,不会发生分解,避免与氧化物接触。

2. 存在于烟叶、烟气中。

贮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安全信息

安全信息

安全标识:S26S36S36/S37/S39

危险标识:R36/37/38

安全术语

S26 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7/39 Wear suitable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风险术语

R36/37/38 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用途

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本品广泛的运用于医药、香料、农药化学和有机合成工业 。

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为白蒿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有抗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2.中枢抑制作用:有镇静和局部麻醉作用。

重要联合作用

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抗白内障作用:石斛酚、丁香酸分别具有一定的抗白内障活性,研究表明石斛酚和丁香酸联用比单用石斛酚或丁香酸以及白内停具有更好的抗白内障活性,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 AR抑制性能更强,二者表现良好的协同性,它们形成共同的药效团,并且与 AR 形成 π-π 共轭,比文献报道的 AR 抑制剂与 AR 结合形成的氢键更稳定,因而表现强烈的抗白内障效果,为石斛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研制抗糖尿病性白内障新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构效关系

丁香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2个丁香酸衍生物和益母草碱的母核都是丁香酸,分子结构一端是酸性基团,另一端是碱性基团。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综合化合物1和2的分子结构与上述药效学数据分析得知,碱性基团与苯环之间碳链长度为3时,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强于2个碳链长度。由此可见由于分子长度过小,有可能降低小分子化合物与酶的亲和度,导致化合物活性的下降。从所合成化合物的初步构效关系来看,化合物结构中碱性基团及其与羧基的距离是影响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主要因素。此外,碱性增加、静电作用增强、位阻及疏水作用等方面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其他因素,详细的构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