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

CAS号:79-05-0

MDL号:MFCD00008039

EINECS号:201-172-1

RTECS号:UE2975000

BRN号:969258

PubChem号:24848618

物性数据

1.       性状:白色片状结晶

2.       密度(g/mL,25/4℃):1.042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不确定

4.       熔点(ºC):81.3

5.       沸点(ºC,常压):213

6.       沸点(ºC,5.2kPa):不确定

7.       折射率(n110D):1.418

8.       闪点(ºC):不确定

9.       比旋光度(º):不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不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不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不确定

13.    燃烧热(KJ/mol):不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不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不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不确定

17.    爆炸上限(%,V/V):不确定

18.    爆炸下限(%,V/V):不确定

19.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氯仿。能随水蒸气挥发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大鼠吸入LC50: 8000PPM

兔子静脉LDLO:230 mg/kg

生态学数据

暂无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19.51

2、   摩尔体积(cm3/mol):78.8

3、   等张比容(90.2K):185.6

4、   表面张力(dyne/cm):30.6

5、   极化率(10-24cm3):7.73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1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互变异构体数量:3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3.1

7.重原子数量:5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42.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1. 存在于烟气中。

贮存方法

本品应密封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安全信息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有轻度毒性。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制备

由丙酸与氨反应而得。向加有正丙酸的反应器中通入氨气,当温度升至140℃左右时,全部丙酸生成丙酸铵,停止通氨,升温脱水,在210-220℃保持1-2h,使脱水完全。冷却出结晶,过滤得粗品,再用乙醇重结晶得成品。 

毒性抑制

虽然人们在高温焙烤过程中,利用天然产物抑制丙酰胺产生方面有了较为成功的先例,但在体内防护方面还鲜有报道。

Dirk Taubert等人发现了一种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剂——二烯丙基硫化物(该物质是从大蒜中提取的)。在大鼠肝脏细胞培养过程中,当浓度为100μmol/L时,其对丙酰胺向环氧丙胺转变的抑制率为50%;当浓度为1000μmol/L时,抑制率竟达到85%!Qunying, X.等发现,茶多酚、白藜芦醇、大蒜素可以有效阻止环丙酰胺对DNA的破坏。茶多酚可以减少其对鱼精蛋白的结合,同时大蒜素可以减少对血红蛋白的结合。两者还能增加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提高人体的解毒功能。活性氧簇是活跃的氧自由基,对于人体细胞和遗传物质均有较强的攻击性。而JUN C.等发现当丙酰胺添加到DNAHepG2(人体肝细胞)细胞培养液中,会促进活性氧簇的生成;但是加入姜黄达2.5μg/mL时,丙酰胺浸泡下的肝脏细胞产生活性氧簇得到了明显的抑制。

以上是天然产物对于丙酰胺和环氧丙酰胺毒性抑制的直接证据,另外还有很多关于天然产物抑制线粒体相关反应的证据。此外,大蓟中提取的水飞蓟素可以有效降低人肝微粒体中CPY2E1的活性。红茶中的茶黄素和儿茶素可降低大鼠小肠微粒体中的蛋白水平。大豆中的金雀异黄素和牛尿酚能抑制小鼠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CPY2E1对硝基苯酚的芳香基羟化作用。以上的研究成果间接地提示我们,利用天然产物来抑制环氧丙酰胺的生成以及阻碍其体内毒性是可行的。


用途

有机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