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400-990-3999 / 邮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亚试剂 —— 品质可靠,值得信赖
当孩子在看电视或视频时会变得格外“乖巧”,于是放任孩子看电视或视频便成为了许多父母常选择的一种哄娃手段。
父母只为了省心却忽略了常看电视、视频会带来的潜在危害。1月8日,发表在医学权威杂志JAMA Pediatrics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婴幼儿常看电视或视频可能更容易出现非典型的感官处理行为。
感官处理技能反映了身体对感官系统接收到的信息和刺激做出有效和适当反应的能力,比如幼儿听到、看到、触摸和品尝到东西。那么,何为非典型的感官处理行为?
这种行为常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对周围发生了什么完全不理会,因此这类孩子经常表现得比较孤僻,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第二种喜欢寻求更多更强烈的感觉刺激,比如喜欢爬到高处做出一些危险行为,或者喜欢过度嗅某种物体。第三种则是过度敏感,比如在受到噪音或强光刺激时,会变得过度不安。
该研究发现,孩子在两岁时经常电视的孩子更可能发展出这种非典型的感官处理行为,而到33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会更不敏感,比如当有人叫他们的名字时。
这项研究成果增加了越来越多与婴幼儿看屏幕时间相关的健康和发育结果,包括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谱系障碍、行为问题、睡眠障碍、注意力问题等。
“我们的研究可能对多动症和自闭症有重要意义,因为非典型的感官处理在这些人群中更为普遍。”论文通讯作者、德雷克塞尔大学医学院副教授Karen Heffler说。
“考虑到长时间看屏幕与越来越多的发育和行为问题有关联,对于表现出这些症状的幼儿来说,减少看屏幕的时间,并辅以职业治疗师提供的感官处理练习,可能会有所改善。”Heffler表示。
美国儿科学会(AAP)不鼓励18~24个月以下的婴儿看屏幕,但视频聊天是可以的,因为幼儿能从这种互动中受益。AAP建议,2~5岁的儿童使用数字媒体的时间限制需要控制在每天不超过1小时。
“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是减少甚至避免两岁以下儿童看屏幕时间的关键。”德雷克塞尔大学医学院教授、资深作家David Bennett说。
研究人员认为,虽然目前这篇论文只关注看电视或视频,而不是看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但该论文确实提供了一些最早的数据,将婴幼儿过早看数字媒体与非典型感官处理行为联系在一起。
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异丁醛(也称为2-丁醛,化学式:C4H8O)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醛类化合物。以下是异丁醛的一些化学性质:
1. 功能团:异丁醛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CHO功能团),即碳氧双键和一个氢原子。
2. 溶解性:异丁醛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它可以在水和许多有机溶剂中溶解,如乙醇、醚等。
3. 氧化性:异丁醛易被氧气氧化成相应的酸。
4. 反应活性:异丁醛是一种活泼的化合物,可以与多种化学物质发生以下反应:
- 还原反应:可以被还原剂还原为相应的醇。
- 加成反应:与亲核试剂(如氨、氢氯化物)加成反应,形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 导入反应:与亲电试剂(如酸性条件下的醇或酰氯)反应,发生导入反应,形成醇或酯。
5. 异构性:异丁醛和正丁醛(1-丁醛)是同分异构体,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异丁醛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处理和使用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同时,由于异丁醛易燃,应避免与火源接触和存放在易燃物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