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肌苷酸二钠-西亚试剂有售,肌苷酸二钠分子式,肌苷酸二钠价格,西亚试剂有各种化学试剂,生物试剂,分析试剂,材料试剂,高端化学,耗材,实验室试剂,科研试剂,色谱耗材www.xiyashiji.com

肌苷酸二钠

别名:肌苷磷酸钠;肌苷-5'-磷酸二钠盐;次黄苷酸钠;5'-次黄嘌呤核苷一磷酸二钠盐 产品编号:25330 CAS号:4691-65-0 分子式:C10H11N4Na2O8P 分子量:392.17

质检报告下载

相似产品

订货信息

订货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包装 价格 数量 操作
A34457-1G 肌苷酸二钠 ≥98.0%(HPLC) 1G 59.30

A34457-5G 肌苷酸二钠 ≥98.0%(HPLC) 5G 77.00

A34457-25G 肌苷酸二钠 ≥98.0%(HPLC) 25G 145.00

A34457-100g 肌苷酸二钠 ≥98.0%(HPLC) 100g 379.00

化学性质

熔点  175 °C
FEMA  3669
储存条件  2-8°C

稳定性 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CAS 数据库 4691-65-0(CAS DataBase Reference)
EPA化学物质信息 5'-Inosinic acid, disodium salt(4691-65-0)


肌苷酸二钠 用途与合成方法
鉴别试验 紫外吸光度 用0.01mol/L盐酸配制1/50000试样液,该溶液在波长250nm±2nm处有最大吸收值。A250/A260为1.55~1.65,A280/A260为0.2~0.3。
核糖试验及有机磷酸盐试验均阳性,方法同“02006,5L鸟苷酸二钠”。
钠盐反应阳性(IT-28)。
溶解性 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
含量分析 准确称取试样约500mg,移入1000ml容量瓶内,用0.01mol/L盐酸溶解后定容,混合。取此溶液10.0 ml移入250ml容量瓶中,以0.01mol/L盐酸定容,混合。用0.01mol/L盐酸液作为对照样,在波长250nin处测吸光度(A),液层宽1crn。试样中肌苷酸二钠(C10H11N4Na2O8P)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肌苷酸二钠含量(%)=A/310×25000/试样量(mg)×100/(100-水分(%)) ×100
毒性 ADI不作特殊规定(FAO/WHO,2001)。
LD5014.4g/kg(大鼠,经口)。
0.1%~1.0%饲料量慢性试验饲养大鼠6个月后,体重增加,血浆、肝、肾、脾、睾丸、心、肺等重量及组织均无异常现象。安全性高。可安全用于食品(FDA,§172.535,2000)。
EEC—HACSG规定不得用于婴幼儿食品。
使用限量 GB 2760—96:各类食品,以GMP为限。
FAO/WHO(1994):午餐肉、火腿、咸肉等肉类
化学性质  无色至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平均含7.5个分子的结晶水。无臭,有特殊滋味。味觉阈值0.012%。不潮解。熔点不明显,180℃时呈褐色,230℃左右时分解。性稳定,在一般食品加工条件下(Ph值为4~7)、100℃加热1h无分解现象。与L-谷氨酸钠对鲜味有相乘效应(如以肌苷酸钠与L-谷氨酸钠之比为1:7,即有明显增强鲜味的效果)。其盐酸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0nm士2nm。遇动植物中磷酸酯酶可分解而失去鲜味。44℃开始失去结晶水,120℃以上成无水物。易溶于水(13g/100ml,20℃),水溶液呈中性,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
天然品存在于鲔鱼等中。
用途  鲜味剂。如在酱油中加入5~10万分之一,即呈特殊鲜味。一般均与味精、鸟苷酸钠等合用,以提高增鲜效果。
用途  肌苷酸钠液时国内外允许使用的呈味剂,较少单独应用,常与味精一起混合使用,混用时鲜味有相乘的作用。我国规定可用于各类饲料、食品添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用途  肌苷酸钠也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呈味剂,单独应用较少,常与味精混合一起使用,混用时鲜味有相乘的作用。我国规定可用于各类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用途  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急慢性肝病。
生产方法  方法一、肌苷酸脱磷酸法
肌苷酸二钠的制备 棒状杆菌269发酵,发酵液去菌体,吸附,洗脱,浓缩,加乙醇,pH7-7.5条件下结晶可得肌苷酸二钠。
棒状杆菌269[发酵]→发酵液[去菌体,吸附,洗脱,浓缩]→浓缩液[乙醇]→[pH7-7.5]肌苷酸二钠
肌苷粗品的制备 在乙酸缓冲液中,调pH5.4-5.6,加压137-147kPa,脱磷酸5h,可得肌苷粗品。
肌苷酸二钠[乙酸,加压]→肌苷
精制 蒸馏水溶解,pH=6,重结晶,可得精品。
方法二、一步发酵法
菌株选育 变异芽孢杆菌7171-9-1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30-32℃培养48h。斜面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1%,蛋白胨0.4%,酵母浸膏0.7%,牛肉浸膏1.4%,琼脂2%,在pH7、120℃灭菌20min。
变异芽孢杆菌7171-9-1[斜面培养]→[30-32℃, 48h]菌种斜面
种子培养
一级种子: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蛋白胨1%,酵母浸膏1%,玉米浆0.5%,尿素0.5%,氯化钠0.25%。灭菌前pH 7,用1L三角瓶装150ml培养基,115℃灭菌15min。每个三角瓶中接入白金耳环菌苔,在往复式摇床上,32℃±1℃培养18h。
二级种子:培养基同一级种子,放大50L发酵罐,定容体积25L,接种量 3%,32℃±1℃培养12-15h,搅拌速度320r/min,通风量1:0.25V/(V·min),生长菌指标 A(650nm)=0.78,pH=6.4-6.6。
菌种斜面[摇床振荡]→[pH7, 32℃±1℃, 18h]一级种子培养液[50L发酵罐]→[pH6.4-6.6, 32℃±1℃, 12-15h]二级种子培养液
发酵 50L不锈钢标准发酵罐,定容体积35L。培养基成分为淀粉水解糖10%,干酵母水解液1.5%,豆饼水解液0.5%,尿素0.4%,硫酸镁0.1%,氯化钾0.2%,磷酸氢二钠0.5%,硫酸铵1.5%,有机硅油0.05%。pH=7,接种量0.9%,32℃±1℃培养93h,搅拌速度320r/min,通风量1:0.5V/(V·min)。500L发酵罐,定容体积350L。培养基成分为淀粉水解糖10%,干酵母水解液1.5%,豆饼水解液0.5%,硫酸铵1.5%,硫酸镁0.1%,氯化钾0.2%,磷酸氢二钠0.5%,碳酸钙1%,有机硅油小于0.3%。pH=7,接种量7%,32℃±1℃培养75h,搅拌速度230r/min,通风量1:0.25V/(V·min)。
20000L 发酵罐,培养基同上,接种量2.5%, 35℃±5℃培养83h。
二级种子培养液[50L发酵罐]→[pH7, 32℃±1℃, 93h]发酵液[500L发酵罐]→[pH7, 32℃±1℃, 75h]发酵液[20000L发酵罐]→[pH7, 35℃±1℃, 83h]发酵液
提取、吸附、洗脱 将发酵液30-40L 调pH=2.5-3,连同菌体通过2个串联的3.5kg 732H树脂柱吸附。用相当于树脂总体积3倍的pH 3水洗1次,把两柱分开,用pH 3水把肌苷洗脱下来,再经769活性炭柱吸附肌苷,先用2-3倍体积的水洗涤,再用70-80℃水洗,70-8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泡30min,最后用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洗脱肌苷,收集洗脱液,真空浓缩,pH11或6放置,过滤,得粗品。
发酵液[732树脂柱]→[pH2.5-3]吸附物[水]→[pH2.5-3]洗脱液[769活性炭柱]→吸附物[蒸馏水,氢氧化钠]→[70-80℃][氢氧化钠]→[70-80℃]洗脱液[浓缩结晶]→[pH11或6]肌苷粗品
精制 将粗品配成5%-10%的溶液,加热溶解,抽滤,冷却,过滤,少量水洗,烘干,即得肌苷精制品。
肌苷粗品[蒸馏水]→[重结晶]肌苷成品。
生产方法  核糖核酸(RNA)水解法
细胞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DNA),而RNA水解可得4种核苷酸:腺苷酸、鸟苷酸、胞苷酸和尿苷酸,其中鸟苷酸和由腺苷酸转化而来的肌苷酸是呈味物质。核苷酸有2’-核苷酸、3’-核苷酸和5’-核苷酸,其中只有5’-核苷酸即5’-鸟苷酸和5’-肌苷酸具有呈味性能。
RNA的提取常以RNA含量较高的酵母(最为常用)和白地霉细胞(含RNA4~11%)为原料,采用稀碱液抽提。将酵母干细胞用水配成5%~10%的悬浮液,加入氢氧化钠使其质量分数达1%;在20℃下搅拌30~45min,再用6mol/L的盐酸中和至Ph=7.0;加热至900c时保温10min,以杀灭霉菌,再冷却至2~4℃静置2~3d;取上层清液用6mol/L的盐酸调Ph值至2.5(RNA等电点),在2~4℃静置过夜;过滤得RNA,并用乙醇洗涤、干燥得RNA含量60%~70%的产品,产率4%~5%。酵母细胞也可在6%、8%的盐酸中浸提。
RNA水解 在30℃下将橘青霉菌ThoM的紫外线变异株N-10-14用麸皮培养5d,用90L的水抽提50kg的曲,得89L含有强力核酸酶P1(5’-磷酸二酯酶)的抽提液;将400mL酶液加入10L0.8%的RNA溶液中,调Ph值为5.6,并在65℃下反应2h,得混合核苷酸(腺苷酸0.22%、鸟苷酸0.19%、尿苷酸0.18%和胞苷酸0.14%)。
核苷酸的分离 利用各种核苷酸具有不同的等电点,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来分离。将上述核苷酸混合液调Ph值至8,用国产717树脂上柱吸附,再依次用0.02mol/L甲酸、0.15mol/L甲酸、0.01mol/L甲酸-0.05mo1/L I甲酸钠和0.1 mol/L甲酸-0.1 mol/L甲酸钠洗脱,分别得到胞苷酸、腺苷酸、尿苷酸和鸟苷酸。
从腺苷酸制备肌苷酸钠 在30℃下用麸皮培养米曲霉48h,加10倍的水浸泡3h,得脱氨酶液;在腺苷酸液中加入10%的脱氨酶液,并在50~60℃和Ph=6下反应3h;加热至100℃以杀酶,过滤,取清液真空浓缩、结晶得产品肌苷酸二钠。
发酵法生产5L肌苷酸钠
生产中主要采用的发酵法为葡萄糖直接发酵法,或葡萄糖发酵生产肌苷,再磷酸化生成肌苷酸。
直接发酵法——一步法 以葡萄糖为碳源,异变株或产氨短杆菌为生产菌,直接发酵生产肌苷酸。
二步法 以60~70g/L的葡萄糖为碳源,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生产菌,在30~32℃、Ph=5~7下发酵80h生产肌苷;肌苷再与磷酸三乙酯反应生成肌苷酸。
生产方法  1核糖核酸(RNA)水解法
细胞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DNA),而RNA水解可得4种核苷酸:腺苷酸、鸟苷酸、胞苷酸和尿苷酸。其中鸟苷酸和由腺苷酸转化而来得肌苷酸是呈味物质。核苷酸有2’-、3’-和5’-核苷酸,其中只有5’-核苷酸即5’-鸟苷酸和5’-肌苷酸具有呈味性能。(1)RNA的提取。常以RNA含量较高的酵母(最为常用)和白地霉细胞(含RNA4%-11%)为原料,采用稀碱液抽提。将酵母干细胞用水配成5%-10%的悬浮液,加入氢氧化钠使其质量分数达1%;在20℃下搅拌30-45min,再用6mol/L的盐酸中和至PH=7.0,加热至90℃时保温10min,以杀灭霉菌,再冷却至2-4℃静置2-3天;取上层清液用6mol/L的盐酸调PH至2.5(RNA等电点),在2-4℃静置过夜;过滤得RNA,并容乙醇洗涤、干燥得RNA含量60-70%的产品,产率4%-5%酵母细胞也可在6%-8%的盐酸中浸提。
(2)RNA水解。在30℃下将橘青霉素ThoM的紫外线变异株N-10-14用麸皮培养5天,用90L的水提取50kg的曲,得89L含有强力核算酶P1(5’-磷酸二酯酶)的抽提液;将400mL酶液加入10L0.8%的RNA溶液中,调PH为5.6,并在65℃下反应2h,得混合核苷酸(腺苷酸0.22%、鸟苷酸0.19%和胞苷酸0.14%)。
(3)核苷酸的分离。利用各种核苷酸具有不同等电的性质,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来分离。将上述核苷酸混合液调PH至8,用国产717树脂上柱吸附,再依次用0.02mol/L甲酸、0.15mol/L甲酸、0.01mol/L甲酸+和0.1mol/L甲酸+0.1mol/L甲酸钠洗脱,分别得到胞苷酸、腺苷酸、尿苷酸和鸟苷酸。
(4)从腺苷酸制备肌苷酸钠。在30℃下用麸皮培养米曲霉48h,加10倍水浸泡3h,得脱氨酶液;在腺苷酸液中加入10%的脱氨酶液,并在50-60℃和PH=6下反应3h;加热至100℃以杀酶,过滤,取清液真空浓缩、结晶得产品肌苷酸二钠。
2 发酵法生产5’-肌苷酸钠
生产中采用的发酵法主要为葡萄糖直接发酵法,或葡萄糖家教生产肌苷,再磷酸化生成肌苷酸。
(1)直接生产发酵—— 一步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异变株或产氨短杆菌为生产菌,直接发酵生产肌苷酸。
(2)二步法。以60-70g/L的葡萄糖为碳源,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生产菌,在30-32℃、PH=5-7下发酵80h生产肌苷;肌苷再与磷酸三乙酯反应生成肌苷酸。
生产方法  由酵母所得核酸分解、分离而得。
淀粉糖化液(葡萄糖)经直接发酵法制得肌苷酸,作选择性羟基磷酸化,再精制中和成钠盐后结晶而得。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T,Xi
危险类别码  23/24/25-36/37/38
安全说明  22-26-36-45
WGK Germany  3

RTECS号 NM7519500-----------------------
密度 :2.31g/cm³

沸点 :851.4ºC at 760 mmHg

熔点 :175 ℃

分子式 :C10H11N4Na₂O8P

分子量 :392.170

闪点 :468.7ºC

精确质量 :392.010986

PSA :195.49000

外观性状 :白色粉末

储存条件 :

2-8℃ ,避光,通风干燥处,密封保存

稳定性 :

常温常压下稳定,无色至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平均含7.5个分子的结晶水。无臭,有特殊滋味。味觉阈值0.012%。不潮解。熔点不明显,180℃时呈褐色,230℃左右时分解。性稳定,在一般食品加工条件下(Ph值为4~7)、100℃加热1h无分解现象。与L-谷氨酸钠对鲜味有相乘效应(如以肌苷酸钠与L-谷氨酸钠之比为1:7,即有明显增强鲜味的效果)。其盐酸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0nm士2nm。遇动植物中磷酸酯酶可分解而失去鲜味。44℃开始失去结晶水,120℃以上成无水物。易溶于水(13g/100ml,20℃),水溶液呈中性,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

天然品存在于鲔鱼等中。



计算化学 :

1、 氢键供体数量:3

2、 氢键受体数量:10

3、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4、 互变异构体数量:3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181

6、 重原子数量:25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544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4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3



更多 :

1. 性状:无色至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有鱼鲜味。

2. 密度(g/mL,25/4℃):不确定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不确定

4. 熔点(℃):175

5. 沸点(℃,常压):不确定

6. 沸点(℃,5.2kPa):不确定

7. 折射率:不确定

8. 闪点(℃):不确定

9. 比旋光度(º ):不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不确定

11. 蒸气压(kPa,25℃):不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不确定

13. 燃烧热(KJ/mol):不确定

14. 临界温度(℃):不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不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不确定

17. 爆炸上限(%,V/V):不确定

18. 爆炸下限(%,V/V):不确定

19. 溶解性:稍有吸潮性,易溶于水(20℃,13g/100mL),微溶于乙醇和乙醚。5%的水溶液ph值为7.0~8.5。


危险属性

提示语 危险
危险有害信息 H227
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注意 P210
:远离明火/热表面。
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0
:不要吸入。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双手。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301+P330+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3
:沾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403+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501
:通过当地政府授权的废弃管理部门废弃内容物/容器-----------------------
危害码 (欧洲) :T: Toxic;

风险声明 (欧洲) :R23/24/25; R36/37/38

安全声明 (欧洲) :S22-S26-S36-S45

WGK德国 :3

RTECS号 :NM7519500

包装等级 :II; III

海关编码 :2103909000

质量标准

熔点  175 °C
FEMA  3669
储存条件  2-8°C

稳定性 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CAS 数据库 4691-65-0(CAS DataBase Reference)
EPA化学物质信息 5'-Inosinic acid, disodium salt(4691-65-0)


肌苷酸二钠 用途与合成方法
鉴别试验 紫外吸光度 用0.01mol/L盐酸配制1/50000试样液,该溶液在波长250nm±2nm处有最大吸收值。A250/A260为1.55~1.65,A280/A260为0.2~0.3。
核糖试验及有机磷酸盐试验均阳性,方法同“02006,5L鸟苷酸二钠”。
钠盐反应阳性(IT-28)。
溶解性 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
含量分析 准确称取试样约500mg,移入1000ml容量瓶内,用0.01mol/L盐酸溶解后定容,混合。取此溶液10.0 ml移入250ml容量瓶中,以0.01mol/L盐酸定容,混合。用0.01mol/L盐酸液作为对照样,在波长250nin处测吸光度(A),液层宽1crn。试样中肌苷酸二钠(C10H11N4Na2O8P)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肌苷酸二钠含量(%)=A/310×25000/试样量(mg)×100/(100-水分(%)) ×100
毒性 ADI不作特殊规定(FAO/WHO,2001)。
LD5014.4g/kg(大鼠,经口)。
0.1%~1.0%饲料量慢性试验饲养大鼠6个月后,体重增加,血浆、肝、肾、脾、睾丸、心、肺等重量及组织均无异常现象。安全性高。可安全用于食品(FDA,§172.535,2000)。
EEC—HACSG规定不得用于婴幼儿食品。
使用限量 GB 2760—96:各类食品,以GMP为限。
FAO/WHO(1994):午餐肉、火腿、咸肉等肉类
化学性质  无色至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平均含7.5个分子的结晶水。无臭,有特殊滋味。味觉阈值0.012%。不潮解。熔点不明显,180℃时呈褐色,230℃左右时分解。性稳定,在一般食品加工条件下(Ph值为4~7)、100℃加热1h无分解现象。与L-谷氨酸钠对鲜味有相乘效应(如以肌苷酸钠与L-谷氨酸钠之比为1:7,即有明显增强鲜味的效果)。其盐酸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0nm士2nm。遇动植物中磷酸酯酶可分解而失去鲜味。44℃开始失去结晶水,120℃以上成无水物。易溶于水(13g/100ml,20℃),水溶液呈中性,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
天然品存在于鲔鱼等中。
用途  鲜味剂。如在酱油中加入5~10万分之一,即呈特殊鲜味。一般均与味精、鸟苷酸钠等合用,以提高增鲜效果。
用途  肌苷酸钠液时国内外允许使用的呈味剂,较少单独应用,常与味精一起混合使用,混用时鲜味有相乘的作用。我国规定可用于各类饲料、食品添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用途  肌苷酸钠也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呈味剂,单独应用较少,常与味精混合一起使用,混用时鲜味有相乘的作用。我国规定可用于各类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用途  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急慢性肝病。
生产方法  方法一、肌苷酸脱磷酸法
肌苷酸二钠的制备 棒状杆菌269发酵,发酵液去菌体,吸附,洗脱,浓缩,加乙醇,pH7-7.5条件下结晶可得肌苷酸二钠。
棒状杆菌269[发酵]→发酵液[去菌体,吸附,洗脱,浓缩]→浓缩液[乙醇]→[pH7-7.5]肌苷酸二钠
肌苷粗品的制备 在乙酸缓冲液中,调pH5.4-5.6,加压137-147kPa,脱磷酸5h,可得肌苷粗品。
肌苷酸二钠[乙酸,加压]→肌苷
精制 蒸馏水溶解,pH=6,重结晶,可得精品。
方法二、一步发酵法
菌株选育 变异芽孢杆菌7171-9-1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30-32℃培养48h。斜面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1%,蛋白胨0.4%,酵母浸膏0.7%,牛肉浸膏1.4%,琼脂2%,在pH7、120℃灭菌20min。
变异芽孢杆菌7171-9-1[斜面培养]→[30-32℃, 48h]菌种斜面
种子培养
一级种子: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蛋白胨1%,酵母浸膏1%,玉米浆0.5%,尿素0.5%,氯化钠0.25%。灭菌前pH 7,用1L三角瓶装150ml培养基,115℃灭菌15min。每个三角瓶中接入白金耳环菌苔,在往复式摇床上,32℃±1℃培养18h。
二级种子:培养基同一级种子,放大50L发酵罐,定容体积25L,接种量 3%,32℃±1℃培养12-15h,搅拌速度320r/min,通风量1:0.25V/(V·min),生长菌指标 A(650nm)=0.78,pH=6.4-6.6。
菌种斜面[摇床振荡]→[pH7, 32℃±1℃, 18h]一级种子培养液[50L发酵罐]→[pH6.4-6.6, 32℃±1℃, 12-15h]二级种子培养液
发酵 50L不锈钢标准发酵罐,定容体积35L。培养基成分为淀粉水解糖10%,干酵母水解液1.5%,豆饼水解液0.5%,尿素0.4%,硫酸镁0.1%,氯化钾0.2%,磷酸氢二钠0.5%,硫酸铵1.5%,有机硅油0.05%。pH=7,接种量0.9%,32℃±1℃培养93h,搅拌速度320r/min,通风量1:0.5V/(V·min)。500L发酵罐,定容体积350L。培养基成分为淀粉水解糖10%,干酵母水解液1.5%,豆饼水解液0.5%,硫酸铵1.5%,硫酸镁0.1%,氯化钾0.2%,磷酸氢二钠0.5%,碳酸钙1%,有机硅油小于0.3%。pH=7,接种量7%,32℃±1℃培养75h,搅拌速度230r/min,通风量1:0.25V/(V·min)。
20000L 发酵罐,培养基同上,接种量2.5%, 35℃±5℃培养83h。
二级种子培养液[50L发酵罐]→[pH7, 32℃±1℃, 93h]发酵液[500L发酵罐]→[pH7, 32℃±1℃, 75h]发酵液[20000L发酵罐]→[pH7, 35℃±1℃, 83h]发酵液
提取、吸附、洗脱 将发酵液30-40L 调pH=2.5-3,连同菌体通过2个串联的3.5kg 732H树脂柱吸附。用相当于树脂总体积3倍的pH 3水洗1次,把两柱分开,用pH 3水把肌苷洗脱下来,再经769活性炭柱吸附肌苷,先用2-3倍体积的水洗涤,再用70-80℃水洗,70-8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泡30min,最后用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洗脱肌苷,收集洗脱液,真空浓缩,pH11或6放置,过滤,得粗品。
发酵液[732树脂柱]→[pH2.5-3]吸附物[水]→[pH2.5-3]洗脱液[769活性炭柱]→吸附物[蒸馏水,氢氧化钠]→[70-80℃][氢氧化钠]→[70-80℃]洗脱液[浓缩结晶]→[pH11或6]肌苷粗品
精制 将粗品配成5%-10%的溶液,加热溶解,抽滤,冷却,过滤,少量水洗,烘干,即得肌苷精制品。
肌苷粗品[蒸馏水]→[重结晶]肌苷成品。
生产方法  核糖核酸(RNA)水解法
细胞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DNA),而RNA水解可得4种核苷酸:腺苷酸、鸟苷酸、胞苷酸和尿苷酸,其中鸟苷酸和由腺苷酸转化而来的肌苷酸是呈味物质。核苷酸有2’-核苷酸、3’-核苷酸和5’-核苷酸,其中只有5’-核苷酸即5’-鸟苷酸和5’-肌苷酸具有呈味性能。
RNA的提取常以RNA含量较高的酵母(最为常用)和白地霉细胞(含RNA4~11%)为原料,采用稀碱液抽提。将酵母干细胞用水配成5%~10%的悬浮液,加入氢氧化钠使其质量分数达1%;在20℃下搅拌30~45min,再用6mol/L的盐酸中和至Ph=7.0;加热至900c时保温10min,以杀灭霉菌,再冷却至2~4℃静置2~3d;取上层清液用6mol/L的盐酸调Ph值至2.5(RNA等电点),在2~4℃静置过夜;过滤得RNA,并用乙醇洗涤、干燥得RNA含量60%~70%的产品,产率4%~5%。酵母细胞也可在6%、8%的盐酸中浸提。
RNA水解 在30℃下将橘青霉菌ThoM的紫外线变异株N-10-14用麸皮培养5d,用90L的水抽提50kg的曲,得89L含有强力核酸酶P1(5’-磷酸二酯酶)的抽提液;将400mL酶液加入10L0.8%的RNA溶液中,调Ph值为5.6,并在65℃下反应2h,得混合核苷酸(腺苷酸0.22%、鸟苷酸0.19%、尿苷酸0.18%和胞苷酸0.14%)。
核苷酸的分离 利用各种核苷酸具有不同的等电点,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来分离。将上述核苷酸混合液调Ph值至8,用国产717树脂上柱吸附,再依次用0.02mol/L甲酸、0.15mol/L甲酸、0.01mol/L甲酸-0.05mo1/L I甲酸钠和0.1 mol/L甲酸-0.1 mol/L甲酸钠洗脱,分别得到胞苷酸、腺苷酸、尿苷酸和鸟苷酸。
从腺苷酸制备肌苷酸钠 在30℃下用麸皮培养米曲霉48h,加10倍的水浸泡3h,得脱氨酶液;在腺苷酸液中加入10%的脱氨酶液,并在50~60℃和Ph=6下反应3h;加热至100℃以杀酶,过滤,取清液真空浓缩、结晶得产品肌苷酸二钠。
发酵法生产5L肌苷酸钠
生产中主要采用的发酵法为葡萄糖直接发酵法,或葡萄糖发酵生产肌苷,再磷酸化生成肌苷酸。
直接发酵法——一步法 以葡萄糖为碳源,异变株或产氨短杆菌为生产菌,直接发酵生产肌苷酸。
二步法 以60~70g/L的葡萄糖为碳源,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生产菌,在30~32℃、Ph=5~7下发酵80h生产肌苷;肌苷再与磷酸三乙酯反应生成肌苷酸。
生产方法  1核糖核酸(RNA)水解法
细胞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DNA),而RNA水解可得4种核苷酸:腺苷酸、鸟苷酸、胞苷酸和尿苷酸。其中鸟苷酸和由腺苷酸转化而来得肌苷酸是呈味物质。核苷酸有2’-、3’-和5’-核苷酸,其中只有5’-核苷酸即5’-鸟苷酸和5’-肌苷酸具有呈味性能。(1)RNA的提取。常以RNA含量较高的酵母(最为常用)和白地霉细胞(含RNA4%-11%)为原料,采用稀碱液抽提。将酵母干细胞用水配成5%-10%的悬浮液,加入氢氧化钠使其质量分数达1%;在20℃下搅拌30-45min,再用6mol/L的盐酸中和至PH=7.0,加热至90℃时保温10min,以杀灭霉菌,再冷却至2-4℃静置2-3天;取上层清液用6mol/L的盐酸调PH至2.5(RNA等电点),在2-4℃静置过夜;过滤得RNA,并容乙醇洗涤、干燥得RNA含量60-70%的产品,产率4%-5%酵母细胞也可在6%-8%的盐酸中浸提。
(2)RNA水解。在30℃下将橘青霉素ThoM的紫外线变异株N-10-14用麸皮培养5天,用90L的水提取50kg的曲,得89L含有强力核算酶P1(5’-磷酸二酯酶)的抽提液;将400mL酶液加入10L0.8%的RNA溶液中,调PH为5.6,并在65℃下反应2h,得混合核苷酸(腺苷酸0.22%、鸟苷酸0.19%和胞苷酸0.14%)。
(3)核苷酸的分离。利用各种核苷酸具有不同等电的性质,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来分离。将上述核苷酸混合液调PH至8,用国产717树脂上柱吸附,再依次用0.02mol/L甲酸、0.15mol/L甲酸、0.01mol/L甲酸+和0.1mol/L甲酸+0.1mol/L甲酸钠洗脱,分别得到胞苷酸、腺苷酸、尿苷酸和鸟苷酸。
(4)从腺苷酸制备肌苷酸钠。在30℃下用麸皮培养米曲霉48h,加10倍水浸泡3h,得脱氨酶液;在腺苷酸液中加入10%的脱氨酶液,并在50-60℃和PH=6下反应3h;加热至100℃以杀酶,过滤,取清液真空浓缩、结晶得产品肌苷酸二钠。
2 发酵法生产5’-肌苷酸钠
生产中采用的发酵法主要为葡萄糖直接发酵法,或葡萄糖家教生产肌苷,再磷酸化生成肌苷酸。
(1)直接生产发酵—— 一步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异变株或产氨短杆菌为生产菌,直接发酵生产肌苷酸。
(2)二步法。以60-70g/L的葡萄糖为碳源,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生产菌,在30-32℃、PH=5-7下发酵80h生产肌苷;肌苷再与磷酸三乙酯反应生成肌苷酸。
生产方法  由酵母所得核酸分解、分离而得。
淀粉糖化液(葡萄糖)经直接发酵法制得肌苷酸,作选择性羟基磷酸化,再精制中和成钠盐后结晶而得。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T,Xi
危险类别码  23/24/25-36/37/38
安全说明  22-26-36-45
WGK Germany  3

RTECS号 NM7519500

质检报告下载

A34457-100g

下载

A34457-1G

下载

A34457-25G

下载

A34457-5G

下载

最新产品

促销商城

文献资料

MSDS下载

COA下载

新闻中心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