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400-990-3999 / 邮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亚试剂 —— 品质可靠,值得信赖
化学性质
危险属性
质量标准
采购询价
问答
- 分子结构:1,4-丁二胺氢碘酸盐的分子式为C4H14I2N2,由1,4-丁二胺和碘酸反应制得。这种化合物通常呈白色粉末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水中易溶。
- 物理性质:1,4-丁二胺氢碘酸盐的熔点范围在27至28℃之间,沸点范围在158至160℃之间,密度为0.865 g/cm³(水=1)。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闪点(51.7 °C),并且外观上呈现无色结晶。
- 化学性质: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1,4-丁二胺氢碘酸盐可能具有一些典型的化学反应特性,如与强氧化剂可能发生反应等。然而,具体到该化合物的详细化学性质,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专业文献或实验数据来详细描述。
- 用途:在化学和制药工业中,1,4-丁二胺氢碘酸盐常作为中间体使用,可用于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此外,它也可能用作催化剂或试剂的成分之一。
1. GHS分类
- 皮肤腐蚀/刺激:该物质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但具体分类需参考相关化学品安全数据表。
-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同样,对于眼睛的影响也需要通过专业测试来确定。
- 呼吸或皮肤过敏: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1,4-丁二胺氢碘酸盐会引起呼吸或皮肤过敏反应。
-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长期或大量接触可能对人体生殖细胞产生影响,但具体风险需进一步研究。
- 致癌性: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该物质具有致癌性。
- 生殖毒性:同上,生殖毒性的研究尚不充分。
-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高浓度或长时间接触可能对特定器官系统造成损害。
-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反复接触可能导致慢性健康问题。
- 吸入危害:吸入其粉尘或蒸汽可能有害。
- 危害水生环境:该物质可能对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
2. 安全术语
-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戴防护面罩。
-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 作业现场禁止吸烟。
3. 风险术语
- 吸入可能有害。
- 与皮肤接触可能引起过敏。
- 吞食有害。
-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可能在水生环境中产生长期影响。
4. 急救措施
- 吸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用氧气雾化吸入医用硫酸钠30g或消泡净(二甲基硅油气雾剂)雾化吸入。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 消防措施
- 遇火警时,可采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装置进行灭火。
- 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
-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6. 泄漏应急处理
-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 小量泄漏时,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 大量泄漏时,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 废弃处置
- 用焚烧法处置。
- 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8. 安全数据表(SDS)
- 应包含上述所有相关信息,包括物理化学性质、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个人防护措施、废弃处置方法等。
- SDS应由供应商提供,并根据最新信息进行更新。
1. 外观性状
- 固体形态:1,4-丁二胺氢碘酸盐通常呈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晶体。
- 颜色变化:其颜色可能因储存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但一般不影响其化学性质。
2. 纯度
- 高纯度:市场上常见的1,4-丁二胺氢碘酸盐纯度一般在98.0%以上,部分产品甚至达到99.5%。
- 杂质控制:高纯度的产品中杂质含量极低,以确保在化学反应中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3. 分子结构
- 分子式:C4H14I2N2。
- 分子量:343.9763。
- CAS号:916849-52-0。
4. 物理化学性质
- 溶解性: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 熔点和沸点:具体数值未明确提及,但一般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5. 储存条件
- 惰性气体保护:建议存放在惰性气体(如氮气)中,以避免氧化和吸湿。
- 避免潮湿:需避免与湿气接触,以防止产品质量下降。
6. 安全信息
- 防护措施:操作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粉尘。
- 废弃物处理:需妥善处理废弃物,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
*产品名称
CAS号
*规格
*单位名称
*姓名
*联系电话
货号
*包装/需求量
预算价格